了解一下醫生是怎樣穿鉛衣工作的-浙江寧波鉛房價格
了解一下醫生是怎樣穿鉛衣工作的
手術室里心內科醫生穿上重達20多斤的鉛衣工作,長年累月,許多醫生的腰椎、膝關節嚴重受損。
日本核泄漏事件讓不少人“談核色變”,而“福島50死士”的精神則令人贊嘆。但其實,在我們身邊就有一群特別的醫護人員,他們每天穿著20斤重的鉛衣,冒著X光射線輻射,在手術臺上連續十幾個小時為病人“補心”、“通波仔”,與死神賽跑。近日,筆者走進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心血管介入導管室,探訪他們鮮為人知的辛酸和期盼。
現場直擊 醫生穿著20斤鉛衣“通波仔”
省人民醫院英東樓一樓,簡陋的心血管介入導管室。進到里面,六間手術室“開足馬力”,高速運轉。大C臂X光機前,36歲的心內科醫生廖洪濤正穿著藍色的鉛衣,在給一個心肌梗塞的阿伯做“通波仔”———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。
介入手術需要借助X光照射顯像。射線從手術臺下方打上來,照在病人的心臟部位,手術臺上方有個接收器,旁邊有一個屏幕,廖醫生邊看屏幕邊操作。做完手術,貼身衣服都濕透了。
盡管手術臺側邊有一個小小的防輻射擋板,但據說,一臺介入手術下來所“吃”射線相當于普通放射科醫生一年的量。他們如何防護?
筆者在導管室發現了一個專門的衣服架,上邊掛著不少藍色的防輻射鉛衣,沒有袖子,看上去像連衣裙。護士長黃小梅說,以前的鉛衣有30斤重,新款有20斤左右。記者試穿一下,感覺肩膀和腰部都很累,真是難以想象醫生們穿著它做手術,身材嬌小的女護士們還要每天穿著它快步奔跑去拿導管、遞藥物……
黃小梅說,雖然鉛衣可以擋住儀器發出的射線,但胳膊、臉、眼睛和一部分小腿沒有遮擋,而且一旦搶救心梗病人,都要輪番上臺按壓心臟,還是會受到射線影響!澳撤N程度上來說,我們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換病人的生命!
醫護故事 年輕女醫生兩年患甲亢
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吳書林介紹,去年他們做了11204人次的介入導管手術,在全國位居前列。這個上萬例的驚人數量,就靠40多個醫生、17個護士沒日沒夜干出來的。每周一到周六,他們從早上8時進去導管室,到晚上10時甚至凌晨1時才出來,中午只有半小時的吃飯休息時間。女醫生劉媛,是這兩年介入手術量的“狀元”,連續兩年手術量過千例,常在X線照射下連續工作四五個小時,曝光量相當于連續拍了1000多張X光片。